有一些鸟类十分近似,比如赤颈鸫与红尾鸫。昨天我在《拍摄鸟类“大头照”的意义》一文中举了一个资深观鸟人误将赤颈鸫认做红尾鸫的例子,文章发出后才得知对此犯糊涂的竟然还大有人在。究其原因是上了一些鸟类图鉴的当。一般鸟类图鉴编者为了不产生异议,大多选择非繁殖羽的赤颈鸫图片,因为此时的赤颈鸫赤色的颈羽大多退缩,在颈胸部形成了较整齐的界限,因而特征十分明显。但实际上许多鸟类都有个体差异,按图索骥难免犯糊涂。
这是人们心目中的标准赤颈鸫
赤颈鸫的确与红尾鸫较相近,尤其是繁殖羽时,都是一袭红装,不近距离细加鉴别,很容易混淆。但这也并不是就难以识别,关键是抓住最主要的特征差别。赤颈鸫与红尾鸫雄鸟在繁殖期最近似,远看都是艳丽的红胸,但赤颈鸫的红胸毕竟与腹有一定的界限,即使腹部也泛红,也色彩较浅,界限分明,而红尾鸫雄鸟在繁殖期却是一红至尾,没有明显的界限,尤其是两胁几乎与胸同色。
繁殖羽的赤颈鸫虽然腹部也沾红,但与艳红的胸部形成鲜明的界限
红尾鸫繁殖羽雄鸟从颈至尾红色均匀无界限
红尾鸫雄鸟在繁殖期眉纹虽然也红,但明显浅于胸红,而赤颈鸫繁殖羽时的眉纹却与胸羽一样嫣红。有趣的是,在非繁殖羽时红尾鸫雄鸟的眉纹大多变白,反而是雌鸟更红,与胸羽的淡红相同。
非繁殖羽红尾鸿雄鸟眉比方变白
最主要的特征还是体羽,赤颈鸫的体羽较暗淡,而红尾鸫的体羽则鲜亮。赤颈鸫的背羽是一色的灰,没有杂色,仅翅膀色较淡,而红尾鸫的背羽和翅膀羽色中却杂以大小不一的胸斑色斑块。即使有的这种斑块很小,却也几乎找不到没有的。
繁殖羽赤颈鸫雄鸟背羽呈统一的灰色
红尾鸫雄鸟无论何时体羽都杂以红斑
赤颈鸫与红尾鸫一样,都是大连的冬候鸟,也同样都是早迁候鸟,每年4月中旬就已经很难见到了,而集中迁徙更是在4月初,这就使得许多观鸟人没机会看到它们的繁殖羽,而看到的机会只有秋季早迁而至的个体。比如,当它们中的个体于10月上旬就迁来时,其中的雄性成鸟就会带着繁殖羽,而11月上旬后迁徙而来的就难有带繁殖羽的雄性成鸟个体。
赤颈鸫雄鸟只有早迁抵达时才会带有繁殖羽
晚迁的赤颈鸫都变成了“标准羽色”
如前面说到的,许多鸟类在不同时期羽色差异很大,一般的鸟类图鉴多选用的是繁殖羽,这就使得涉足不深的观鸟人难得不犯糊涂。在此方面我挺欣赏《台湾野鸟手绘图鉴》,这本图鉴对一些鸟类不同时期的羽色都做了较准确的描绘。
最后介绍一下今天(2021-11-04)的候鸟观察情况:昨天天明前下了场小雨,使得当天仅记录到红胁蓝尾鸲雌鸟、黄喉鹀雌鸟各一只,是做候鸟观察记录以来最少的一天。今天早晨大雾,空气都像被水洗过似的,两个小时内仅记录到一只黄喉鹀雌鸟。10时20分后候鸟稍有增多,共记录到黄喉鹀、红胁蓝尾鸲、黄腰柳莺、树鹨、鸲姬鶲、北红尾鸲、红尾鸫、斑鸫共8种候鸟。如果没有昨天的最低值垫底,这也是候鸟观察高峰期历年最少记录。今秋真的不可思议,鸟儿们怎么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