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在人类的成长中非常重要。我们需要和父母一起生活十几年。大多数人可能直到上了大学才真正离开父母。
对于人类来说,“父母”这个词很重要,但是父母这个概念在大多数动物身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。
在地球上,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技能,为了让自己的种群延续下去,物种有着不同的繁衍方式。
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,大多数动物都是不负责任的父母。他们从出生起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,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。如果他们偶然相遇,那只是一个竞争对手。
然而,也有一些例外。比如大多数爬行动物都是不负责任的,产卵后就会离开。然而,有些鳄鱼是不同的。雌性鳄鱼会一直待在卵旁等待孵化,孵化后会继续保护幼仔。有些甚至持续两年,但它们不会像鸟类和哺乳动物那样喂养后代。
今天的话题是“离开多年之后”。事实上,大多数动物不会活很多年,所以我们仍然关注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。
有趣的是,大多数动物也有不负责任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,但它们在鸟类中的行为不同。雄鸟喜欢参与幼鸟的成长。
鸟类中出生儿和父母的关系
有些鸟非常忠诚,甚至终身一夫一妻制,比如企鹅,它们倾向于一起喂养后代。
有些鸟类群居,社会关系相对复杂,比如乌鸦。一些外出狩猎的乌鸦甚至会喂养其他乌鸦的幼崽,同样呆在巢里的乌鸦会照顾所有的幼崽,不管它们是否孵化。
有些鸟临时筑巢形成临时住所,然后雌性孵化并喂养后代。即使是这种“家庭”鸟,大多数雄鸟也会参与喂养后代。
不管鸟类如何喂养后代,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,那就是幼鸟一旦开始成熟,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,父母给它带来的食物也会越来越少,鼓励幼鸟独自探索世界,有时甚至会把它们赶走。
原因很简单,
幼鸟将成为争夺食物和领地的新来源,对于父母来说,幼鸟没有遗传价值,因为它们的DNA和自己一样。
此外,幼鸟也是如此。如果幼鸟想要传承基因,就必须离开父母的巢穴。
然而,几乎所有的鸟都没有标记父母的能力。他们也许能通过声音辨认出他们的父母。但是,由于过早离开父母,如果有机会见面,可能只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,不会认可以前的父母。
哺乳动物比鸟类好。有些离开多年的幼崽可能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,但总体来说它们与鸟类相似。
哺乳动物的幼崽
像鸟、雪豹、美洲虎、熊等。都被拍到赶走幼仔,成年雄性甚至杀死幼仔。
在动物界,每个个体的资源配置非常有限,幼崽会对父母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,后代要长途跋涉才能减少与父母或同龄兄弟姐妹的竞争,找到没有血缘关系的基因伴侣领地。
然而,所有哺乳动物都有敏锐的嗅觉(包括人类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大多数人对气味并不敏感),但哺乳动物可以
以通过气味来标记亲本。
有一些哺乳动物的幼崽被过早的赶出种群,它们可能会忘记自己的父母,就像人类没有3岁前的记忆一样,不过我认为只要是正常成年后离开的话,基本是能够记住自己的父母的,并避免与它们有繁殖行为。
有一些哺乳动物会和自己的双亲生活很长时间,特别是和自己的母亲,比如大象,他们不仅可以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母亲,甚至连它们的奶奶都能记住。
象群是典型的母系社会,而小象往往是由它们的奶奶带大的,这些大象奶奶可以活到80岁左右,小象会有很长的时间和自己的亲本相处。
最重要的是,大象的辨识能力非常高,所以我相信即使把一些象群打散了,它们碰到自己的亲本依然能够认出来。
最后
动物很少需要处理社交关系的,即使是需要处理,它们的目的也只是会为了繁殖和生存,所以它们很难在道德层面形成父母兄弟的概念,所以根本不存在认识自己的父母的说法。
那些高度社会化的群居动物如果分开,它们再次相见可能会再次组成共同生存的群体,但是这和是否有亲缘关系无关,只是看是否能给彼此带来更大的生存机会。
当然,如果你把幼崽从动物身边夺走,在激素的控制下,它们的父母会很“难过”,但这只是保护幼崽对于种群的延续很重要,所以许多动物进化出哺育后代的行为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