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12月28日,台湾台大化工系澳门侨生陈皓扬在台北市青田街一处停车场中,亲手勒杀流浪猫“大橘子”,事后被依违反《动保法》函送法办,台北地检署在今年5月间,依违反《动保法》将陈男起诉。
不料起诉才不到3个月,今年8月2日陈姓侨生又对台北市文山区一家蔬食餐厅的店猫“斑斑”下手。
陈姓侨生连续杀猫引起公愤,民间人士集结上万份联署书,要求虐杀动物应予以判重刑并加重违反《动保法》之刑责,而近百名民众得知他昨天要为“大橘子”案出庭时,排队要进入法庭旁听。
陈皓扬穿深蓝色衬衫、戴口罩出庭;他自称身体有病、控制不了杀猫冲动。检方除请台大心辅中心继续辅导、也指出陈皓扬缺乏同理心,强烈反社会人格,希望法院责成台大医院,协助被告治疗看精神科。
在手机上看到朋友转贴虐猫者的新闻时,台北也正值炎炎的夏日,正坐在车站大厅等车的我,发现一样的阳光,有的人穿短裤潮T享受着阳光的热晒,有的人用力地摇着扇子散热,有的人则全付武装,太阳眼镜加阳伞抗热大作战。
确实也是一样的新闻前前后后,可能也有许多人会有不同的看法,划划手机果然就看有动物保护团体的抗议声浪,但也有人在网络上对动物权有不同的主张,不知到音符朋友看到这样的新闻是什么感觉?而你的看法又是什么?
或许是心理工作的职业病吧!我第一个上心就在想,虐猫者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?到底一个人怎么会困在无感到如此的残忍的生活中?而在虐猫的过程中,陈姓侨生是愤怒的发泄还是情绪已麻痹?现在虐猫,那以后会不会做出更可怕的事情?
然后,顺着这些想法,我也问我自己,我的感觉是什么?我的看法与想法发展的同时,我的感觉是什么?
➤ 反社会人格:边缘性人格疾患 不因不道德行为而焦虑或罪恶的地狱
其实检察官在新闻中所提及的反社会人格,是属于边缘型人格其中的一种。而心理学家高斯登Goldstein等把边缘型人格的青少年进行类型区分:其中反社会型以自我控制力低、冲动性强、越轨行为多及在许多情境中显露攻击型反应为特征。
每当这样的人出现在社会上时,有时有些人会觉得这种人像是“会走路的不定时炸弹”,有些人会联想到一些活死人的电影,剧情如: “一场不明的恐怖瘟疫,让所有的人成为嗜血怪物,一群人拼命的奔跑,终于跑到了一间古堡理等待救援……”
人们会以妖魔化的剧情来显示,反应的是内心隐藏的黑暗恐惧,而反社会人格这样的人,是否就特别像是活在不因不道德行为而焦虑,或因之有罪恶感的地狱中人?
我并不知道,陈姓侨生的成长过程中,是否有如心理学家Young提出所言的,因为于幼时的抛弃或失落 ,罪恶感或惩罚,不信任或情绪剥夺等等经验而陷落在边缘性人格的危机。
但我曾经认识过一个这样的朋友,他的边缘性人格的特征是失控的自恋,他越喜欢的人,他越是会嫌对方不是胖就是丑,嫌到连对方头发一乱他就唾弃;他越喜欢的人,他越是要送名贵的礼物来提高自己的价值,送到连对方不收他就骂人;
他越喜欢的人,要是对方忘了几个月前对他说过的什么话,他就酸言酸语。我记得有一次他打电话数落对方给我听,他一开口三个小时都停不下来,那时还没有受过任何心理训练的我浑身难受,不知在心中叫他闭嘴有没有100次。
但我还是缓下心听他说完后,我发现他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力地安静下来。时间静了不知多久,我也不知道哪来的灵感突然说:“要像你这样保持好的体态确实也不容易”,然后他竟然叹了一口气,告诉我他小学时其实非常胖,小五的时候他被骂臭胖子被霸凌到在学校时候,不敢上厕所……
➤ 面对令人不安的社会新闻,你的感觉是什么呢?
“新闻会伤人吗?”陈姓侨生自称身体有病、控制不了杀猫冲动。如果是真的,那么他控制不住的是对内在极度的愤恨还是焦怨?
还是他已麻痹到无以自觉的能力,然后被情绪无明地绑架,那样的景况,是否又有点像是活死人电影中的剧情,失去感觉的人,意识被无明带路?
“新闻会伤人吗?”当一则另人不安的社会新闻出现,尽管阅听只是透过相关传媒报导,但如果我们自己已经感觉到,心情波动受到的影响如果大过于身心安守的界线,我们一边看新闻一边止不住地愤怒,我们一边看新闻一边停不下来地担忧。
或许我们就值得先停一下,安安心、定定神,看看窗外的阳光与身边的人。然后我们不会掉进心理学家所说的“替代性的情绪创伤”。
一则新闻之后,心情不管起了多大的波澜,当你能觉知着自己的感觉,然后愿意接纳而不评对错,内观的力量,就会带来穿越的力量,就会带回平静的力量。
网友为了纪念流浪猫“大橘子”,不只创立“大橘子离开了温州街住进我们心里”脸书专页,甚至制作“大橘子的故事”。
当平静的力量再回到心中时,一则小新闻以满满的不舍与爱,在阳光中亮了起来……